智能问答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专区   |   ENGLISH   

东湖高新区2016年工作报告

  • 2017-05-02 00:00
  • 来源: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政务网
  • 分享到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面对近年少有的严峻复杂经济形势,高新区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全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

——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高新区完成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达10062亿元,同比增长18%;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9亿元,增长19.7%,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2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5.9亿元,增长16.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35亿元(全市唯一突破80亿元大关的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2.02亿元,增长15%。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各区及功能区前列,“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光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分别完成总收入4420、802、1071、1156和2604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颁布实施。以《条例》为保障、以管理制度和产业政策两大体系为两翼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特区建设获得省市领导肯定,先行先试做法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先行先试现场会作经验交流,部分成果在全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三权”管理改革试点成效明显,“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系统”等一批单项价值过千万的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全年专利申请总量突破1.58万件,占全市5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突破9000件,占全市60%。全年制订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62项,共计83项,占全市总数50%。涌现出“200Tb/s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实验项目及激光焊接切割等一批世界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640户,其中新注册企业9621户,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5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1家,累计达1063家,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全年开展创业活动两千多场次,日均活动超过6场,“光谷青桐汇”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品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形成。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9亿美元,增长18.16%;进出口总额79.4亿美元,增长14.16%;其中出口63亿美元,分别占湖北省、武汉市的23.42%、44.6%,增长15%。企业加快走出去,全年共有22个对外投资项目,投资总额25.6亿美元。成功举办2015年WTA武汉公开赛、华创会、光博会等重大活动,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和国际社区加速建设,高新区国际化环境更加完善,国际化人才加速聚集。

——光谷新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轴两翼、强力东拓、南北联动、产城一体”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总投资80亿元的光谷中心城中轴线区域地下公共交通走廊及配套工程全面开工;总投资16.7亿元的金口水厂一期工程投产运行,有效缓解光谷东部区域用水难题。光谷内外交通格局加速形成。打通连接汉口、武昌和汉阳的对外大通道。区内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网等立体交通系统加快形成。重大城市功能项目加速布局和完工。光谷国际网球中心15000座场馆、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光谷外校等建成投入使用。

过去一年,全区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先行先试,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深化行政服务特区建设。成立全省首家政务服务局,实现“一个部门管审批”。全面清理职能职责,实现“三个清单”管理;再造审批流程,实现“三个一”服务模式;上线运行“智慧光谷·政务云平台”,在全省率先推进智慧政务建设;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推出免费帮办等人性化服务,引入规范化中介,实现服务水平提升;创新监管模式,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管制度,实现放管结合。在全省率先取消非行政许可类审批。完成“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颁发全省首张“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推出审批容缺受理、审批承诺等新机制,最大限度便民惠企。

深化创新创业特区建设。成立创新委员会,统领推进全区创新发展。编制并实施《东湖高新区建设“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总体行动计划》。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获批国家军民融合科技示范创新基地等4个试点。新增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8家工研院发展,在孵团队超过200个。新增孵化面积67万平方米,累计达420万平方米,光谷创业咖啡等14家孵化器获批国家级新型孵化器。新建5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项目封顶,专利审查人员达1000人,已在高新区开展专利服务,营业收入达1.5亿元。

深化科技金融特区建设。武汉市城市圈获批国家科技金融专项改革试点,高新区成为核心区域。加快金融资源聚集,参与设立300亿元湖北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10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设立31家子基金,资本规模达55亿元;新增长江大数据交易所等4家创新型要素交易平台;新增股权投资及管理机构233家;各类金融及服务机构加速集聚,总数超过1000家。加快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新增上市公司1家,总数达35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1家,总数达80家。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新增保证保险贷款、萌芽贷等创新型贷款120亿元。

深化人才特区建设。创新人才支持方式,设立人才投资基金,实施“无偿资助+股权投资”资助模式,完成总额超过2亿元共82个人才项目投资。加快引才渠道建设,首次在英国伦敦设立3551海外人才基地,举办“楚才回家”等引才活动,完成武汉“城市合伙人”服务中心项目设计方案,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

(二)狠抓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成立投资委员会,建立主要领导月调度例会工作推进机制。全年实际利用内外资440.82亿元,增长30.3%,其中50-100亿元工业项目2个(宽带资本光谷云基地、中兴通讯光谷研发生产基地),10亿元以上项目7个,5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1个(泰康国际医疗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工作成效明显,人民网等9个项目签约落户。

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华星光电第六代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过百亿元,今年一季度投产;天马六代线项目主厂房开工;联想MOTO项目量产;奇宏光电项目基本建成,今年一季度试生产;长飞科技园一期建成投产。推进总投资240亿美元、月产能30万片/月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建设。

加快打造互联网+引擎。成立了互联网+办公室,编制完成“光联万物”、“互联网+”等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及实施意见,推动互联网+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三)加大服务企业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健全企业服务机制。完善“委领导分管园区、园区联系企业、部门服务企业”机制,完善“工业倍增”调度工作机制,出台32项“园区服务企业清单”,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

开展企业服务活动。开展“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专项活动,为295家重点工业企业及项目提供“点对点”服务。开展企业服务专场培训活动共计40多场。省、市主要领导调研高新区20多次,为烽火科技、武汉南瑞、盛隆电气等50多家代表性企业解决了企业自主创新产品推广、政府部门数据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组织精伦电子等企业参加名优创新展,帮助企业拓展外地市场,提升高新区和企业知名度。

切实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推广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等中关村四项财税政策,推进营改增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年安排支持企业发展资金58.9亿元,比上年增加18%;积极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企业减税约30亿元,比上年增加15%。华星光电、天马、武汉新芯等16个项目获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融资47.42亿元,占全市32%。

(四)加快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

加快推进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综保区一期已经满员入驻,二期启动围网建设。搭建国际生物医药保税、大宗商品交易等七大服务平台。启动运行全省唯一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与花山港、天河机场及汉新欧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货物进出打造立体化便捷通道。

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全省首个外贸综合服务项目“一带通”正式上线,为长江经济带企业提供关、检、税、汇、商一体化进出口贸易服务。推行通关便利化,进出口产品一天之内可在综保区完成报关、退税等流程,通关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3,企业通关成本减少1/4。

加快走出去步伐。烽火科技、凯迪电力、华工科技、人福医药等一大批重点企业,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型,国际化战略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其中凯迪电力在越南投资电厂,长飞在缅甸和印尼投资设立子公司,光谷北斗与泰国共建“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人福医药产品获FDA批文进军美国市场。

(五)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生态科技新城建设

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完成高新区给水专项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启动光谷火车站以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等16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控规导则纳入武汉市规划管理“一张图”,高新区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7亿元。长江大道、雄楚大街一期、东湖通道、三环线综合改造工程建成并通车,高新区对外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地铁11号线、地铁2号线南延线及光谷广场综合体、有轨电车T1、T2线、光谷火车站东西广场及东区道路等项目加快推进,高新区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形成。湖北能源集团供热能力290t/h的东湖燃机热电联产项目投产运行,高新区区域供热迈向新台阶。左岭华星光电220kV变电站建设完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超额完成2015年度市级节能目标,花山生态新城获批全国首批低碳城镇试点。完成25公里绿道建设的市级目标。完成大邱社区等8个社区的绿化二次提升工程,高新区老旧社区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完成荷叶山山体修复。建成南湖时尚城公园,加快兰亭、韵湖等一批公园建设。全年新增绿化面积65.5万平方米。

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理长效化、精细化。“清洁家园·靓丽光谷”活动深入推进,90%以上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标准。道路清洗实现规范化,16条市政道路被评为市民满意路,光谷三路被评为市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对重点区域、薄弱部位加强巡查守控,群众投诉处理及时到位。“大城管”考核整体排名位居全市前列,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机制不断健全。“文明城市行动计划十大工程”扎实推进,城区文明程度、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位列全市前茅。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赵梓森荣获武汉市功勋市民,鲁素珍荣登中国好人榜。全年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17场次,约30000余人次参加。

(六)着力加强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进一步增强民生保障。全年社会民生事业支出19.74亿元,增长17%。社会保险五险扩面净增141537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90%。新增就业人数、下岗失业再就业完成年度目标。全年共引进台资安宝医院等6家社会资本医疗机构,新设2家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站)。碧桂园小学、花山还建社区花城家园中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光谷四小、五小扩建、改造工程完工;新竹路小学抓紧推进。完成约52万平方米村集体留用安置用地(房)规划建设审批工作。

大力推进还建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高新区还建房在建面积696.5万平方米,其中续建594万平方米,新开工102.5万平方米,已交付69.1万平方米(计容面积),春节前再交付81.3万平方米(九峰B4、龙泉社区及关南四期39万㎡;花城家园42.3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完成2015年任务。

加快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综治末端化管理,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强化源头预防。开展“胶囊房”集中整治及学校周边综合治理。完善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妥善处理和欠薪案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了高新区社会和谐稳定。

(七)推进制度建设,促进示范区科学规范管理

推进市场监管规范化。建立企业信息网络共享机制、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基本建成市场主体事中事后动态监管体系。认真开展集贸市场、小餐饮、小作坊等综合整治。推进“明厨亮灶”行动,圆满完成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年度目标。引导企业做好国家、省市“飞检”,保障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开展电梯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检查。

推进财政管理规范化。落实《预算法》和财税体制改革精神,加强预算单位和基层财务的监督管理。开展税收优惠政策清理,规范高新区支持重大项目发展的政策。加强投资评审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全年完成178个项目投资评审,完成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等重大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组织实施专项资金的政务公开。

推进国资管理规范化。开展国有资产转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出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事项审议规则》,理清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程序。加大国有平台融资力度,全年完成融资提款354.6亿元,保证了基本建设、重点产业项目等资金需求。

2015年,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东湖高新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检察院、undefined、公安分局、国安分局、交管、消防、国税、地税、人社、环保、海关、供电公司等派驻高新区单位,全力支持高新区各项工作,为东湖高新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5年,高新区各部门、各园区、各街道、各基层组织,各派出机构、各企业的干部和同志们精诚协作、克难奋进,为全面完成高新区建设的各项任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的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更离不开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凝聚着全体光谷人的智慧和汗水,承载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高新区管委会,向全区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向关心和支持高新区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当前的形势和2016年的工作思路、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实现“光谷梦”的起步之年,做好2016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做好2016年的工作,必须全面、准确、深入把握当前形势,贯彻好中央和省市各项部署,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当前形势分析

从国家层面看:一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尽管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二是创新成为国家核心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构建产业新体系、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作为“十三五”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创新创业减负,加快催生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升级。高新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推进先行先试等各项重点工作与国家系列部署高度契合,一方面,高新区提前布局,占据先机;另一方面,高新区的关注度、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为我们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从湖北省、武汉市的层面看:湖北、武汉在全国的进位趋势明显,湖北省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武汉市进入全国城市第一方阵。目前,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中三角正成为带动国家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湖北、武汉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变内陆腹地为开放前沿,积极打造我国内陆开放高地。在省市“十三五”及2016年的发展部署中,湖北省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武汉要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建成国家创新中心,东湖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省市创新发展的引擎,一直得到省市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我们要有在全省当排头兵,在全市挑大梁、担重任的责任和担当。

在高新区层面,面对新常态,高新区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高新区一直以来注重创新创业,注重高科技产业发展,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相对而言,高新区转型升级压力较小、历史负担较轻,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国家存储器产业基地、华星光电、天马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布局和建设,投资动力依然充足。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这是高新区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

我们相信,在中央、省市一系列战略聚焦光谷的背景下,高新区将提前反弹,步入新一轮的上升通道,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当然,高新区也面临不小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复苏曲折,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影响了企业投资意愿。二是资金压力加大。高新区在园区建设、undefined还建、基础配套、民生保障等方面资金需求较大;与此同时,企业运营困难和减税政策双重原因,导致财政收入增幅放缓,收支矛盾加大。三是区域间竞争压力加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达到11家,自贸区4家,国家级新区15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达到8家,“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各区高度重视创新驱动,纷纷采取强有力的创新措施,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要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认真研究对策,在战胜困难中前进!

(二)2016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2016年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的战略部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打造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认真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行动方案》,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打造创新、产业、城市和服务“四个升级版”,加快创新光谷、实力光谷、开放光谷、智慧光谷、幸福光谷等“五个光谷”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6年主要目标:要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制定2016年工作目标,主要经济指标要好于、快于、优于全国前五位高新区平均水平和全市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分别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高新区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企业总收入突破1.2万亿元,增长20%。政府统计口径规上工业增加值575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增长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亿元,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17.58亿元,增长18%;外贸出口70亿美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三、2016年工作安排

根据以上工作思路和目标,2016年,全区要按照高新区的总体、长远规划,系统推进各项工作,在制度、创新、开放、产业、城市、民生、环境等七个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确保最终实现全局目标。

(一)系统推进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围绕先行先试、武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化科技体制、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改革,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高新区制度体系,不断激发和释放创新活力,为光谷发展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总结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实施经验,争取扩大试点范围。推进股权激励试点,创新股权代持基金募资模式,吸引市场资金参与运作,促进更多企业开展股权激励。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实施。继续推进企业专利“扫零工程”,推进国家专利导航光通信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争取设立光谷知识产权undefined,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打击力度,不断提升高新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推进“一区多园”发展,推动制定“一区多园”市级层面支持政策,指导各专业园结合各自产业特色编制产业规划,形成全市各专业园区错位发展态势。

深化管理体制和政务服务改革。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的要求,深化管理体制和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精神,实施创新豁免机制,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相关制度,推动依法行政;开展全员聘用制改革,做好高新区机构和人事改革顶层设计,实行“多块牌子、一个机构、一套班子”的管理架构。深化全员聘用制、选人用人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改革,切实激发干部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厘清管委会各部门职责职能,建立权责一致的行政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原审批职能部门负责审批规则、决策制定和事中事后监管;政务服务局负责具体执行”的原则,全面完成审批事项划转,进一步厘清政务服务局与其他职能部门权责关系。推动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对照“三个清单”进行管理,出台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和操作规范手册,确保审批事项内容、申报材料、提交要件、办理流程、时间和收费等标准规范统一。建立行政审批沟通协调机制,实现政务服务局审批信息与其他职能部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

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贯彻国家、省市国企改革精神,全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整合资源、差异化经营”思路,出台区属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意见,指导国有企业从融资主体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开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投融资主体转变,使国企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改革。全面启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拟定工作实施方案,在街道体制改革、社区治理体系、村级治理体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住宅小区综合管理、网格化管理、基层队伍建设、基层法理法治保障、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等9个领域,推进119项工作任务。力争用三年时间,提高基层统筹协调、改革创新、服务群众、依法治理以及信息化运用等方面能力,构建党工委领导、管委会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高新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系统推进创新创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服务和引导,通过领军企业计划、3551人才特区计划,以及启动光谷瞪羚企业国际交流计划(“555”计划)等计划,引导科技项目、创新人才、创新资本等创新资源配置到企业,提高创新资源在企业的集聚度。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支持企业自建或与科研院所、高校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支持企业参加国家和省市创新战略实施,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及国家、行业和协会标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引导科研院所、高校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进一步推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企业共享开放。加快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园区试点建设。

健全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促进工研院企业化运营,出台工研院管理办法,明确发展方向、目标考核等事项,明确高管团队参股工研院本级及其子公司的规则,明确政府出资方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切实发挥工研院源头创新作用。建设“光电国家实验室”升级版。推进创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加快以光谷创客街区为龙头,沿光谷大道、关山大道、民族大道建设“川”字形创新创业集聚带,加强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的培育和引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圈。力争新成立众创空间10家,新组建孵化器5家,新增孵化面积50万方,新增5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实施“青桐创业计划”。推动辖区内每所高校成立一家大学生创业特区,鼓励社会机构在高校周边建设大学生创业特区,争取新建12家大学生创业特区,力争高新区大学生创业特区总数达到50家;继续举办好“光谷青桐汇”活动,进一步营造“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的创业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活动再上新台阶。

全面推进“自由创新区”建设。以未来科技城为核心,营造技术自由转化、人才自由流动、资本自由融通的创新生态环境,加快打造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完成第九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评选,加大对人才企业股权投资力度;在新加坡等国设立海外人才联络站,加快武汉城市合伙人服务中心建设,举办3551海外人才创业大赛,推进中英光谷人才孵化器建设,加速海外人才项目在光谷落地转化。争取在高新区实施公安部支持上海的12条人才新政,探索打造光谷国际人才居留试验区。加快资本集聚。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以股权投资和众筹、要素市场、担保公司等为重点,通过加大金融资源供给,产生溢出效应,逐步建立适应高新区产业发展的现代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打击非法集资。争取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5—30家,新增涉外金融机构10家,新增股权投资机构80家。

(三)系统推进先行先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深入推进开放先导战略,开展先行先试,全年重点开展18项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事项。推进综保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按照国务院相关部委要求和标准,加快综保区二期项目建设,确保顺利通过整体封关验收。加快推进东湖综合保税区国际检测维修、跨境金融服务等平台建设。启动建设花山港500亩保税物流园建设,协助花山港完成一类口岸资质申报,建设花山港疏港道路,加强与综保区联动发展。协助推进湖北内陆自贸区的申报工作。

进一步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服务业对外开放。在综保区试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人员的“联合查验、一次放行”,最大限度简化企业的多头申报,促进贸易便利化,全面提升通关效率。依托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积极申报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试点。深入推进关区合作,完善东湖综保区与口岸合作机制,增强口岸功能。

加快光谷走出去步伐。制定高新区国际化发展规划及行动方案,出台《东湖高新区企业“走出去”实施意见》,设立境外投资服务中心。引导区内企业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科技园区建设等领域合作。深化与美国硅谷等全球高端创新高地的联系与合作。支持区内企业开展国际技术和产业并购。争取国家支持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吸引外资设立金融服务公司及融资租赁公司。争取全年实现对外投资40亿美元,完成外贸出口70亿美元。

完善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积极争取武汉市第二机场获批,全力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建设花山港二期,加强与国内外机场、公路、铁路、港口等综合口岸资源对接;加快打通与汉新欧铁路、郑新欧铁路的轨道、公路连接通道,对接。

(四)系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

培育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紧紧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健康、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加快布局和发展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完善创新链、政策链、人才链和资金链。在新型显示产业方面,确保华星光电一季度顺利投产,加快天马二期项目建设,加快引进玻璃基板、滤光片、材料、设备等上下游企业,争取再引进一条技术领先的面板显示生产线,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以武汉新芯为龙头,以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为契机,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和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为支撑,加快引进和培育设计、封装测试、应用等上下游企业,打造全国最大的存储器产业基地。在移动互联和通信产业方面,加快联想摩托罗拉项目的扩产和实施,加大对武汉邮科院等重点企业的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中兴通讯、TCL通讯等项目的引进和实施,加快移动终端供应链招商,加大引入智能终端自主研发和设计团队力度,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移动互联产业基地。在地球空间信息产业方面,以武大地球空间产业基地和未来城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支持光谷北斗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产业链向上游芯片、下游应用等环节延伸,努力建设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在生物健康产业方面,以人福医药、国药集团为龙头,以喜康生物、中古生物、中牧实业等项目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生物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亚洲一流、国际知名”的生物与健康产业高地和创新源泉。在智能制造产业方面,以华中数控、武重集团、华工激光、奋进电力等企业为依托,加快完善中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产业链,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软件信息和外包、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产业,推动高新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强化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当前环境下,推动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招商引资依然重要,招大商依然是关键。2016年要紧紧围绕高新区产业导向,按照“全产业链招商、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招商要求,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完善产业生态。一是全产业链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链,策划引进50个项目,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100亿元项目2个,服务业投资30亿以上项目1个,世界500强项目4个,加快完善项目储备库。二是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推进项目签约、开工、投产、见效益和上规模。当年签约项目要保证50%以上当年开工,上一年签约项目要保证80%以上开工,50%以上项目竣工。

强化企业服务。一是服务企业要常态化。继续做好“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确保重点企业稳定较快增长,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转型升级,重点支持高新区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规模扩张、兼并重组,实现快速增长。二是服务企业要专业化。瞄准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大趋势,依托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产业信息、资本市场运作、知识产权运用、人力资本开发等专业化服务,助推企业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转型;进一步做好光博会等大型展会,帮助企业开拓海内外市场。三是切实落实惠企政策,把国家、省、市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执行到位,积极组织辅导企业申报各类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更大支持。

(五)系统推进新城建设,建设生态宜居智慧光谷

强化规划工作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优化土地利用为导向,继续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主动对接武汉市总规修编,开展东湖高新区总规实施评估及修编工作。做好建设用地报批工作,保障各园区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强化土地储后和供后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快光谷新城建设。强化“一轴两翼、强力东拓、南北联动、产城一体”发展思路,坚决跳出光谷广场这个“小圈子”建设光谷。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58亿元(不含轨道交通30亿元)。加快建设长江大道二期和森林大道改造、中华大道、玉屏大道、高新二路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地铁二号线南延线及光谷广场综合体、有轨电车T1、T2线一期工程、地铁11号线等项目。加快中心城建设,促进“城市中心”功能早日形成,确保中心城地下空间、综合管廊、新月溪公园、科技大厦建设出进度、出形象。

深化智慧光谷建设。按照智慧光谷“一个中心、四个平台和N个应用”的建设目标(光谷大数据中心、智慧光谷政务云平台、城市管理云平台、经济发展企业云平台、民生服务社会云平台和各平台下相关领域的智慧应用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城管、智慧工地、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在城市运行领域应用。

(六)系统推进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加强民生保障和还建房建设。全年五险扩面净增43000人。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尽快启动1-2个街道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2016年要继续把还建房建设作为高新区民生“一号工程”,狠抓责任落实,续建九峰社区等573.9万平方米还建房,新建豹澥社区等151.5万平方米还建房,在建还建房总量将达725.4万平方米。加快推进荷叶山社区改造。

加快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推进泰康国际医疗城、中法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光谷分院建设,推动佛祖岭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建工程项目,依托光谷生物城建立区级疾病防控实验室。全面完成新竹路小学、光谷外校初中等6所学校的建设和光谷三小等4所学校的扩建工程。启动汤逊湖学校等12所新校建设。

打赢扶贫攻坚战。多渠道实施精准扶贫,从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助学扶志、医疗救助和低保政策等五个方面全面启动相关扶贫,确保完成2016年扶贫任务。

(七)系统推进环境建设,建设文化引领的幸福光谷

巩固提升光谷文化。凝练光谷文化理念和价值,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光谷文化。加快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加大中央、undefined、财经媒体及网络等新媒体推介力度,打造光谷创新文化宣传阵地,提升光谷品牌的全国和海外影响力。传承光谷区域历史文脉,启动高新区历史文化记忆工程,加快龙泉山等区域的古建筑文物的保护。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高新区不能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子,要切实保护和改善山水相依的良好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生态、科技、产业、人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生态损害赔偿和追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生态绩效考核。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山体、水系修复与治理,启动丁冠峰、凤凰山等山体修复等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优化城市景观,提高设计品味,加强园林绿化等生态建设,推进兰亭公园、韵湖公园、鸡公山公园等续建项目,新建龙山湖公园、花山河严西湖湿地公园、台山溪、豹子溪等环境提升绿化工程,全年新增绿道20公里。推行绿色生产生活,加强管理、宣传,推动低碳企业、社区示范,引导高新区生产生活加快向绿色转变。

强化城市管理和安全生产。推进城管执法机制创新,推动执法重心向街道下沉,强化综合执法。强化问题导向,重点整治渣土污染、超载超限运输、违法建设、出店经营等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清洁家园•靓丽光谷”等活动。强化红线意识,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做好生产经营、建设工地、食品安全、重大设备运营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

切实加强从严治政。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继续深化治庸问责,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不断改进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大力推进行政系统廉政反腐工作,营造政清人和氛围,为高新区健康发展提供强力保障。建立权责一致、创新担当的干部队伍,坚决反对和摒弃有权不担当、无权瞎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增强干部队伍敬畏岗位、力践职责的理念,强化干部员工敢闯、敢担当的精气神,营造人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

抓改革、抓创新、抓产业、抓开放、抓城建、抓民生、抓环境,推进高新区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每一个光谷人的智慧和贡献,希望大家在接下来进行的讨论中,畅所欲言,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6年,是高新区“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创新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一定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谋划新举措,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把高新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工作推上新台阶,为早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和享誉世界“光谷”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