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专区   |   ENGLISH   

以“用”为导向 聚顶尖人才建世界光谷

  • 2023-12-18 11:05
  • 来源: 湖北日报
  • 分享到

12月18日,湖北日报以《以“用”为导向 聚顶尖人才建世界光谷》专题报道光谷面向全球未来产业布局,聚焦自身光电子信息、生命大健康等产业特色,以“用”为导向,针对目前产业链条中的空白或者短板,精准引进顶尖人才,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下为全文转载。



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光谷考察时指出,“看到这里聚集了不少精英人才,大家都很年轻,充满活力,我感到很高兴。党中央十分关心科技人才成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生活环境,让科技工作者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这其中,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


东湖高新区2022年7月启动人才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以来,坚持以“用”为导向,在加快“关键少数”引进、强化产业需求、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上不断发力,持续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聚焦东湖高新区重点发展产业和细分领域科技发展方向,由招才局牵头,串联职能部门、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和创新机构,深挖高校和科研院所顶尖成果资源,发挥产业、政策、平台等优势,引进了9个院士项目和13名领军人才落户光谷。


赴京专程拜访姚斌院士,团队项目落户光谷,填补合成生物学空白点;紧密携手新型研发机构武创院,吸引陈十一院士等领军人才共建高能级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借助华创会活动平台,推动在光谷设立“田长霖中心”,助力对接一批国际顶尖人才和伯克利知名校友;充分赋予用人单位人才举荐权,设立“光谷招贤榜”,吸引王金桥等一批领军人才从北京、深圳等地前来共赴“光谷之约”……


“光谷的综合条件目前来看是最好的。”项目落户时,陈十一院士动情地说。


如今,中国光谷累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30亿元,集聚了4名诺奖得主、81名中外院士和近400名重点专家,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支撑建设人才发展先行示范区。




世界级舞台

01
以武汉新城为引领建设“世界光谷”
“光谷招贤令”面向全球亿元引顶尖人才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武汉新城规划建设大幕开启。


根据规划,光谷74.3%的面积纳入武汉新城,其核心功能、城市中轴线基本布局在光谷。


武汉新城规划打造世界级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等“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


7月13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扩大)会提出,以武汉新城为引领建设“世界光谷”。


世界级的定位,搭建世界级的舞台。


9月25日,省政府发布的《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以全球视野超常规引进顶尖科学家,到2025年,引进培养全球顶尖科学家90名、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5000名。


世界级的定位,吸引世界级的人才。


早在2021年,东湖高新区就设立发布“光谷招贤令”,面向全球引进“揭榜者”。


光谷龙头企业和研发单位,发布年薪在100万以上的岗位,完成人才引进后,实时认定为“光谷3551领军人才”,按其年薪的50%给予资助,连续资助3年,最高达1000万元。而对于战略科学家,可最高资助1亿元。


东湖高新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光谷招贤令”中不管是战略科学家还是科技领军人才,都是光谷面向全球未来产业布局,聚焦自身光电子信息、生命大健康等产业特色,针对目前产业链条中的空白或者短板,精准引才。


合成生物学是当前生物产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今年6月,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扬”)得知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斌团队有意启动功能性蛋白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在与院士团队接洽的同时,向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汇报。


“我们全力支持引进姚院士项目!”上述负责人现场表态,由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与新华扬携手争取项目尽快落地光谷。


8月,东湖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带队,招才局、生物办相关人员组成工作专班,赴京专门拜访姚斌院士,就推动相关科研成果在光谷转化以及院士团队入驻事宜开展深入探讨。


“管委会对院士项目的重视程度之高,出乎我们意料。”新华扬IP及项目部总监辜玲芳说,东湖高新区的诚意,打动了姚斌院士团队。


双方会面一个月后,华扬科睿成立。新公司将围绕功能性蛋白基因资源挖掘、蛋白结构分子改良、高效表达机理研究及生物活性物质应用等方面,进行技术与产业化深度融合,为农牧业提质增效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产品还可延伸至食品及医药行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功能性蛋白质高科技企业。


为确保企业发展起好步,姚斌院士还向华扬科睿派驻了一支10余人的核心团队。“这样的顶尖团队,新华扬在市场上不可能找得到。”辜玲芳说,院士团队赋能,华扬科睿有望迅速填补光谷大健康产业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空白点,进一步完善、优化产业链。



全球化网络

02
驿站铺路 借船出海
“光谷驿站”构筑全球引才矩阵

引才,需要实体链接,需要以平台做支撑。


今年4月,首个“光谷驿站”在上海启用。此后,这一驿站在海内外人才聚集地和创新活跃区,密集“开花”。


东湖高新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光谷驿站”,旨在构建人才的引流、导流端口,成为外地人才了解光谷、落地光谷的“第一站”,链接更广袤的人才资源支持“世界光谷”建设。


目前,“光谷驿站”已为30余家企业对接了80余名高层次人才。


“驿站”铺路,也要“借船出海”。


眼下在光谷,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已拥有国家级孵化器28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级创新平台76家,新型研发机构17家,“这些,都是光谷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强大力量。”


11月15日,96岁高龄的美国著名侨领、美国季刊“美华论坛”社长田长焯先生,专程从美国回汉出席2023年华创会国际微电子产业人才盛会暨第13届田长霖论坛活动,并带领一批院士专家深入东湖高新区企业考察,对光谷自主创新取得的成就大为赞赏,并推动在光谷设立“田长霖中心”,将感召和吸引一批国际顶尖人才和伯克利知名校友来光谷创新发展,助力“世界光谷”建设。


10月14日,由新型研发机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简称“武创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团队合作共建的智能工业软件研究所(简称“智软所”)揭牌,入驻武创院“院士层”空间。


陈十一院士表示,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工业软件产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深入运用,为制造业解决设计中的问题、解决学科前沿问题找到突破口。“国家需要我,我来到了光谷,这里的综合条件目前来看是最好的。希望用好智软所这个平台,为武汉、为国家做点事情。”


智软所副所长、武汉十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佳介绍,智软所之所以落户武汉光谷,既基于光谷产业基础、科研实力、人才优势等考量,也有武创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所起到的不可替代作用的因素。“武创院非常有诚意,从去年9月开始一直与我们保持联系,希望我们能把项目放在武汉。”


业内人士指出,智软所落户光谷后,有望形成针对工业软件人才的“磁吸效应”,不仅将给力智软所的高质量发展,对光谷、武汉乃至湖北在高端工业软件赛道抢占先发优势也意义重大。


武创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4月启动运营以来,在东湖高新区的支持下,已经通过组建高能级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光谷聚集了一批由院士专家领衔的人才团队,总数接近300人。




跨时空服务

03
以创新服务营造“科学家的家”
“光谷数字人才卡”线上服务跨越时空

如何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优化工作生活环境,让各类人才在光谷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这里的人才工作者们一直在思考、在探索。


服务上,“3551光谷人才计划”自2009年启动以来,就为每位高层次人才指派一名人才服务专员,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营造“科学家的家”。


2021年,东湖高新区上线“光谷数字人才卡”,更是让服务打破时空限制,实时服务全球“光谷人才”。


通过引入市场化服务,依托“光谷数字人才卡”,东湖高新区可为人才无偿提供“3551联名卡”“政务服务”“医疗服务”“子女入学”“休闲度假”“融资对接”等9类权益的沉浸式服务体验。


其中,对于3551联名卡(借记卡),人才无须提供任何资产或存款,即可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预约、健康体检、机场高铁站贵宾通道、高端主题活动、专属人才贷及企业贷等服务。


东湖高新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光谷数字人才卡”是光谷同时联合多家全国性银行发行的人才卡类产品。依托该卡,将单纯由政府提供的服务,变为“政府+市场”共同提供,消除对人才服务的事项边界,将人才服务的区域边界由全区拓展至全国、全球,使人才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东湖高新区对人才的尊重和关心。


截至目前,808名高层次人才已申领“光谷数字人才卡”。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


成果就地转化 生长出一批产业化人才

半导体热电技术,是通过给半导体通电把热从一端带到另一端,从而产生热端和冷端,达到加热与制冷的效果,可生产出全静音零排放的空调、0.1℃精度制冷器等炫酷产品。


依托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清杰教授带领团队在半导体热电领域深耕20余年,相关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次,取得授权发明专利58件,张清杰教授成为该领域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的科研成果让院士团队萌生了创业推动成果产业化的想法。“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张清杰院士说。但面对沿海多个城市抛来的“橄榄枝”,落户哪里成为了院士团队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在了解到这一全球前沿技术在光通信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后,东湖高新区招才局安排材料学博士主动对接,顶着酷暑多次上门与张清杰院士团队面对面沟通,详细介绍光谷产业优势、阐述本项目在光谷落地发展的优势和前景,成功打动院士团队,在光谷注册成立武汉新赛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赛尔”),进行半导体热电制冷芯片产业化。


“诞生在武汉的项目,还是要优先考虑为本地作贡献。”张清杰院士说。其后,东湖高新区迅速完成专家论证、协议洽谈等一系列工作,以“一事一议”方式给予院士团队和项目重点支持。在新赛尔总经理鄢永高看来,正是光谷专业高效的干部队伍和定制化的支持方案,让光谷成为了团队落地的最终选择。“从团队成员角度出发,把生产线建在学校附近是最优方案,有利于高效推进产业化。”


落地光谷的2年时间里,新赛尔已建成了2条国际先进、国内唯一、自动化水平高、年产能达到50万片的现代化半导体热电材料与芯片生产线,获得上千万元股权投资。凭借完全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和比肩国外顶尖产品的性能指标,相关产品已走进了多家知名企业的生产车间。今年下半年,公司产品相继通过了高德红外和光迅科技的可靠性验证,在产品性能上相比全球竞品有明显提升,并得到了用户认可。


专家认为,新赛尔科技的落地,不仅为光谷带来了聚焦前沿领域的优质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也为光谷优势产业补齐了“自主研发半导体热电芯片”这块重要的拼图。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


一人带动众多高端人才奔赴光谷
摄影  夏俊俊

面向未来的中国光谷,在ChatGPT诞生之前,就已着手布局大模型。


2021年5月,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投入运营,致力建成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产业聚合发展等4大平台,为武汉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充沛的算力资源,叠加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技术与人才优势,2021年12月,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武智院”)落户光谷,建立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


在得知东湖高新区3551领军人才支持政策后,武智院通过发布“光谷招贤令”,引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紫东太初”大模型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桥研究员,担任武智院院长。


依托武智院这一平台,王金桥带队研发的“紫东太初”全模态大模型,在光谷实现了从1.0向2.0的迅速迭代——输入语音或文字,就可以让照片开口说话;透过《月光曲》,就可以畅谈贝多芬的故事;通过图像与声音结合,还能完成场景分析……


不仅认定王金桥为“光谷3551领军人才”,也为武智院发展“保驾护航”。“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质优价廉的算力资源,赋予‘紫东太初’高效进化的能力;光谷丰沛的产业资源,让‘紫东太初’迅速融入应用场景。”


在王金桥带动下,一批高端人才从北京、深圳等地加盟武智院。目前,武智院拥有员工141人,超七成为硕士及以上学历。


武智院领衔打造的多模态大模型行业联合体,已聚集了数十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光谷乃至武汉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初见雏形。


王金桥表示,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与实体经济、智慧城市、社会民生深度融合,赋能智能制造、智能数字设计与建造、智能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