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中国光谷·自贸公开课”第五讲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开讲。
复旦大学自贸区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兼职政府法律顾问龚柏华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以《自贸试验区如何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东湖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开发区企业代表、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到场参加。
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第一个获批的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也成为众多自贸区竞相学习的标杆。对上海自贸区研究颇深的龚柏华教授在讲课中说,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要弄清楚国家批准设立自贸区的根本意义。“事实上,国家设立自贸试验区,最重要的不是‘自由’,也不是‘贸易’,而是‘试验’。”龚柏华说,自贸区就是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在允许试错的基础上,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并不断总结成熟经验向全国全面推广。
来武汉之前,龚柏华教授专门学习了湖北自贸区方案,里面提到“经过三到五年改革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国际高标准?如何让自贸区对接国际高标准?龚柏华教授给出的建议是,练好“三气”。
一是沾“洋气”。即要对标国际规则。
二是观“天气”。即各自贸区被赋予的国家战略职能。
三是接“地气”。即要融入地方实践。
此外,自贸试验区跟高标准结合,还要建设国际高标准的营商环境。
这就好比建饭店一样,饭店不是要有多么豪华,不是要研究传菜速度有多快,也不是说清洁卫生有多好,这些硬件设施都达标了,但是没有人来吃饭也没用。营商环境的关键就是饭店的大厨是谁,即要吸引人才过来。人,才是自贸区建设中最核心的因素。
欢迎点击链接获取视频和PPT资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m47LLAvQZrfdgVC6rycNQ
提取码:nrpc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44号 联系电话:027-6788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