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关总署公布2023年度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考核结果。东湖综保区全国综合排名A类,居湖北省内第一。
今年1-10月,东湖综保区进出口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进出口数值同比增长114%,是全国前34家头部综保区中,唯一一家实现三位数增长的综保区。
作为湖北首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的核心开放区——位于光谷腹地的东湖综保区,正以更开放之姿拥抱世界,助力中国光谷加速迈向“世界光谷”。
布局工业、服务、数字贸易三大领域开放经济稳步扩大
从空中俯瞰东湖综保区,光迅科技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基地格外亮眼。今年5月,投资超过100亿元的该基地建成投用,设备和人员逐步到位,高端光模块产能不断爬升。
“得益于新基地产能的释放,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9.99%。”光迅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数公里外,海微科技检测验证中心内,智能座舱等汽车电子零部件正在被测试。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已成为国内排名前五的智能座舱显示产品供应商。
联想、中信科移动、光迅科技、先导稀材、亿纬锂能、京山轻机……一批“高、大、强”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华引芯、普赛斯、聚合光子、光至科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这里百花齐放。
东湖综保区重点布局高技术工业贸易、高水平服务贸易、高价值数字贸易三大领域。伴随产业浓密度的提升,外贸进出口、工业产值等规模能级不断壮大,封关运营至今,延续高速发展态势。
畅通道、搭平台、兴业态保税维修范围再扩容
卸货、安检、打板、上车……11月25日上午11时,东湖综保区口岸作业区内,光谷货站一片忙碌景象。当日,累计10余吨的多批跨境电商货物将经此离境,从花湖国际机场飞往欧洲。
作为全国首个“一站对两场、两场互通”的网状驳运型航空前置货站,光谷货站联动花湖国际机场、天河机场,将国际口岸服务从机场停机坪前移至光谷产业腹地,打通光谷开放通道,使“虚拟口岸”成为现实,为光谷外向型企业产品“出海”搭建了一条“空中自贸走廊”。
“不仅要深化与机场联动,还要进一步提升枢纽能级,联动铁路、港口等进出口通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口岸作业区加快搭建光谷多方位、立体化出海新通道,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近期,华大智造联手中健云康共同设立的保税维修中心在东湖综保区正式启用,在全省首创开展医疗器械保税维修业务。
“医疗器械保税维修业务的开展,不仅使企业暂缓缴纳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减少流动资金占用,还能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出海提供更加便捷的售后服务保障。”中健云康相关负责人说。
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东湖综保区保税维修产品范围从手机、光模块等扩大到医疗器械领域,并将通过维修订单带动生产订单,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目前,首台待维修的基因测序仪已运入该中心进行保税维修。
光谷自贸供应链、长江光电子供应链、花湖空港国际供应链……东湖综保区还先后组建一系列专业供应链平台,聚焦光芯屏端网优势产业,汇聚生产和服务要素,赋能光谷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搭平台、畅通道、聚资源,以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为突破,中国光谷开放发展的大门越开越大。今年前三季度,光谷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600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余家,外贸主体培育成效显著。
项目建设不断提速便利店、咖啡店等配套逐步完善
项目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11月8日,长进光子高性能特种光纤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开工,将建设研发中心、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
长进光子一次性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开工所需“五证”,比计划时间提前了近3个月。
同样见证项目建设“速度感”的还有先导稀材项目。相距不远的先导稀材项目现场,主体生产车间正在加速建设。项目投产后,可量产砷化镓、磷化铟等材料,有效填补光谷芯片领域上游基础材料的空白。
“从3月正式签约,到7月底实质开工,我们亲身体会到了项目服务的‘光谷速度’。”先导稀材相关负责人感慨。
除了产业,东湖综保区便利店、咖啡店等生活配套逐步完善,为园区的“工业风”注入一抹“烟火气”,逐步打造建设具有国际范、光谷韵、未来感的宜居宜业自贸核心区。
创新促发展,开放赢未来。下一步,光谷将加快推动综保区转型发展,着力畅通链接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迈向“世界光谷”,聚力打造武汉乃至湖北“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