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进,你更看重哪个方面?”“如何让武汉的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哪些行业能和垂直大模型结合?”“抓应用和抓创新,哪个对产业发展更重要?”
4月14日,东湖高新区举行人工智能+办公室干部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及10余位光谷人工智能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担任考官,向进入面试的21名干部提问。
当前,人工智能正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抢抓发展机遇,东湖高新区正筹建人工智能+办公室,统筹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承担企业服务、产业链补强和生态构建等职能,从场景应用、人才引留等方面培育企业发展壮大。
此次采取“揭榜挂帅”模式遴选4人,报名者来自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机关、园区、街道等单位,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长期从事企业服务等工作,年龄最小的27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遴选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企业家担任考官,为自己挑选“服务员”。现场,灏存科技董事长熊鹏航直言“新奇”:“企业家根据产业需求,选出懂政策、懂产业、懂创新的干部,今后与政府对接将会更轻松,沟通更高效。”
面试现场,考官问题直击产业痛点。比如,如何开放更多场景、形成比较优势,让更多人工智能企业走进光谷、留在光谷?考生们结合实际,提出了不少“好点子”。例如,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场景培育垂直大模型;鼓励耐心资本入股,孵化顶尖团队,包容更多初创企业充分试错。
陈学东院士评价:“这种遴选方式很好,考生们既要懂技术又要接地气。期望将来更多从产业人才的所思所想出发考虑问题,帮助人才留在光谷安家立业。”
光谷已集聚5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近年来,建成算力“双中心”,投用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布“软件十四条”政策,多措并举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前,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450亿元,从芯片到算力、从大模型到应用,全产业链初现。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通过选拔的干部将尽快上岗,把“店小二”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推动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