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专区   |   ENGLISH   

订单排产到2个月后!光谷这个园区产能提升40%,光储充技术落地香港

  • 2025-03-10 17:14
  • 来源: 区党工委宣传部

在东湖综保区合智工业园内,一排排新能源充电桩正从车间内快速下线,货车满载产品驶向全球市场。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武汉合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智数字能源”)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去年营收破4亿元,产品订单已排至2个月后,剑指全年营收6亿元目标。

“今年还将新增1条充电桩产线和1条储能产品线,预计产能增幅将达60%!”合智数字能源研发技术总监洪洁说。

凭借“车-桩-网”一体化解决方案,合智数字能源产品已覆盖国家电网、交投城投等充换电站,主要客户有宇通、三一、比亚迪、中通客车、黄海客车、江铃晶马、南京金龙等,拥有120余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国内市场触达200多个城市,远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4月,我们迁入了自己的工业园,产能较之前提升40%,目前平均每月可产出1000套充电桩产品。”洪洁说,得益于综保区“境内关外”独特优势,产品可直销海外,大大缩短产品交付周期。

在园区西北角,一座占地2000平米的实验室正模拟全球最严苛的使用环境:充电桩在盐雾箱中经历402小时腐蚀测试,暴雨喷淋系统以每分钟50升水量持续冲击设备外壳,-30℃至70℃温度舱内车端控制器正在挑战自身极限……这是华中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设备测试中心,可复现沙漠高温、沿海盐雾、极地严寒等极端场景。

“车端控制器的稳定直接关系到驾乘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每款产品上市前都需要通过上百项严苛测试,确保设备在复杂环境下正常运行。”洪洁说,这一能力也使公司主导编制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联合华为、特来电等企业推动行业规范化。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洪洁介绍,公司500余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达30%,近三年累计吸纳省内高校人才超百人,其中光谷本地高校毕业生占比超60%。

“这几年,我们还推出了自研AI大模型,通过算法学习充电桩运行数据,实现设备故障的智能监测与预警,运维效率提升40%以上。”洪洁说,目前公司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已落地香港,后续将持续迭代技术,助力构建高效、绿色、智能的新型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