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专区   |   ENGLISH   

3款“光谷造”工业母机发布,湖北工业母机创新研究中心成立

  • 2025-07-28 10:01
  • 来源: 区党工委宣传部

“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7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湖北武汉启动2025“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现场,全国七大高端母机新技术新产品首发,“湖北造”占到三席,均来自光谷企业,湖北工业母机创新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3款“光谷造”高端工业母机发布

能在金属上绣花、玻璃上作画,连最刁钻的曲面也能刻出0.01毫米的精密纹理——这就是华工科技发布的国内首台套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过去,复杂曲面纹理多通过化学蚀刻实现,污染大,且良率低,不同材料需多台设备切换实现。这台国产神器用一束光,破解了传统工艺的“老三难”。

“实际加工效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2倍。”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邓家科介绍,该产品首创的一体化全反射曲面三维共形扫描振镜技术和形状自适应激光空间扫描刻蚀技术,如同为激光刻蚀头装上精准导航,让激光能在空间任意曲面实现超高速共形扫描,即便面对无图纸或精度低的复杂曲面,也能游刃有余地完成精密刻蚀任务,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光伏新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的任意材料曲面加工。

“我们与江西佳时特联合研制的智能立式五轴加工中心,智能故障诊断模块已经达到具有三年工龄维修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带来了首台嵌入AI芯片和AI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陈吉红介绍,该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数控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智能底座、两条数据主线的技术构架,实现了智能工艺编程与优化、智能精度提升、智能健康保障三类智能化的子系统,使机床更精、更快、更可靠。

武重集团发布了国内首款真正意义的智能重型机床——高端复合加工设备-CHX5240i。这套设备看起来很“笨重”,最大加工直径4米,最大承重50吨,适用于大型复杂零部件的高效加工;但它却很聪明——搭载国内自主研发的智能数控系统,能够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优化与决策等功能。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使机床的加工效率提升了30%,精度保持性提升50%,运维成本降低40%,真正实现了制造的飞跃。”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勇透露,目前这台智能机床正在厂内进行全面功能验证。

近年来,湖北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船舶等典型场景需求,积极推动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结对共建,创新成果频现,市场反映良好。华工科技打破三维五轴激光加工机床依赖进口的状况,国内市场占有率70%、位居全球第三。华中数控已形成年产中高档数控装置3.3万台、高性能伺服装备20万台能力,中高档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下一步,将加快构建“机床-零部件-系统-服务”全链条生态,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工业母机创新研究中心成立

在7月23日上午举行的2025“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上,湖北工业母机创新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湖北‘脑机光电’产业基础较好、海陆空天应用场景丰富、产学研用协同能力较强等基础优势明显。”该中心主任彭芳瑜介绍,中心将在这些优势支持下,加快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中试验证两大平台。聚焦增材制造、等材制造、减材制造、工艺与装备适应性四大研发方向,首期拟实现10台套装备国产交付,12项技术自主可控,编制行业标准、建立数据库等10余类,致力于打破核心功能部件、装备的国际垄断,逐步提升智能制造整体水平。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湖北的创新优势持续显现。据统计,湖北拥有82位院士、132所高校、215万在校大学生,在装备制造领域拥有2个国家级制造业、8个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这些都为工业母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基础创新资源。

据悉,该中心由省经信厅牵头,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负责运营,面向全国吸纳关键会员单位,将在协同创新机制、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成果转化等多方面作出必要创新与更大贡献,切实打造成“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