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专区   |   ENGLISH   

教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

  • 2025-02-27 14:59
  • 来源: 东湖高新区教育局

2024年,东湖高新区锚定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目标,坚定实施“新校即名校”“老校同频提升”战略,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育人水平,高质量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以教育“软实力”为光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硬支撑”。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政治引领,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强化党风廉政主引擎。全年召开局党委会30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活动15次,集体研究部署推进本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着重抓好党风廉政和纪检监察工作;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落细,开展“星空下的红色回忆”“课本里的红色经典”等创意党建活动3次。

二是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组织开展“行走的德育”等系列品牌活动。唱响教育好声音,全年在“光谷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160余篇,影响力在全市教育新媒体联盟排名前三,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三是打好专项整治主动仗。纵深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中小学教学设备和固定资产采购管理不规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问责处理38人次,完善相关规章制度9个,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件。

(二)聚焦扩优提质,办学品质持续提升

一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增市级示范幼儿园5所;新开公办委托园12所,提供学位2880个。目前,全区公办在园幼儿占比约75%,所有公办委托管理园保教费收费标准降至600元/月/生,有效满足了群众对公办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是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全区初中段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提升,跻身全市前列,群众认可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新开办武汉市光谷汤逊湖高级中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新城实验高中2所公办高中,有效缓解了高新区高中学位不足压力,大文大理及特色教育齐头并进。

三是基础建设提速扩量。9所中小学完成新改扩建,配齐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新增学位1.4万个。

(三)聚焦内涵品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一是学校办学思路不断拓展。开展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发展素质教育履职考核评价,以“小切口”实现五育并举“大带动”。强化优质学校交流合作,光谷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新疆博乐市,与湖北鄂州、恩施、武汉市江夏区、蔡甸区等相关学校开展教育结对。

二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坚持五育并举,持续加大德育、共青团、少先队队伍梯队建设力度。2024年,体育中考满分率超过80%。坚持以美育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育实践基地”在武汉光谷外国语学校揭牌。构建具有光谷特色的劳动教育体制机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光谷学子荣获国家级奖项405人次、省级奖项1743人次、市级奖项1344人次。

三是“双减”成果持续巩固。持续推进“双减”改革,夯实好基于主时段的“第一课堂”,打造好基于课后服务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利用好基于社会实践的“第三课堂”,组织召开“双减”新课堂、新作业、新服务现场推进会,筑牢学校育人主阵地。持续发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灰”名单。

(四)聚焦人才支撑,师资队伍量质并进

一是选贤任能,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2024年,多方式选拔优秀中层干部充实到校级干部队伍,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校级干部队伍,为光谷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组织保障。深入实施名校长培养计划,推进专家型校长治校、教育家型校长办学,光谷十二小李伶书记入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二是持续壮大教师队伍。强化教师队伍建设,2024年共招聘教师878人(含名师名校长8人)。目前,全区教师平均年龄34周岁,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96%,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25.7%,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积极推行“青蓝工程”,以“135培养模式”跟踪培养青年教师650名,以“三名工作室”“卓越后备班”等覆盖骨干教师627名。2024年,光谷老师荣获国家级奖项77人次、省级奖项718人次、市级奖项1289人次。

(五)聚焦改革创新,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名校组团激发新动能。大力实施“新校即名校”战略,初步形成华师系、华科系、外校系、育才系、光谷系名校矩阵,加快打造武汉新城教育新高地、“世界光谷”城市新名片,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光谷安家乐业。

二是人才培养打造新生态。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选拔与培养一体化的有效机制,在华科附中、汤逊湖高中、华师一附中卓越书院、光谷未来等学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此为支点撬动光谷教育优质生态链。

三是智慧教育开辟新赛道。围绕活动展示、赛事推优、教师素养提升等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使优质资源得以广泛共享。全年举办6期“数字转型校校行”展示活动,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

(六)聚焦综合保障,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一是积极主动响应群众诉求。全年共计受理群众线上诉求1.3万余件、接待线下来访32次共436人,诉求办结满意率达97%。采取集团化办学模式,光谷一小、光谷十小、光谷实验中学等学校增设新校区,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

二是持之以恒打造平安校园。常态化开展校内建筑设施、消防、食品、防溺水等重点领域,及校园周边交通、治安环境、经营秩序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覆盖绘制学校安全区域50米至200米管控示意图,守牢校园安全底线。

三是全方位关注师生健康。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建好心理健康辅导室,开展救护技能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好好吃饭”系列活动。成立光谷视防中心,已为高新区12.44万学子(截止2025年元月)进行了视力检测,并建立档案数据库。

二、2025年工作谋划

(一)深化“三项改革”,在创新发展上做文章

一是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着力发展素质教育,将学科知识融入实践探索,推进以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综合育人为标志的育人方式变革。二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行程区域内生发展良好生态。三是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完善素质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以减负增效促扩优提质,以补短强弱促优质均衡。

(二)突出“四个促进”,在高质量发展上出实招

一是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积极开展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作、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二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照“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办法,补短板、强弱项,确保2025年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三是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快高中学校的建设,培育好湖北省特色高中和武汉市领航高中,引导普通高中多样发展、特色发展。

(三)注重“五个坚持”,在优质发展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质量立教。坚定实施“新校即名校”战略,持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扩面提质。

二是坚持实力强教。2025年,计划招聘教师850人(含名师名校长20人),组织评选第十二批区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持续推行“四航计划”“研训教一体化”“名优特计划”等教师培养计划,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

三是坚持创新兴教。按照东湖高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继续围绕“三通基座、三微图谱、三幅画像”,打造10所智慧教育样板校,创建11所武汉市星级智慧校园,开展5场“数字转型”校校行活动,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中展示光谷案例。

四是坚持服务促教。全面梳理当前及未来三年内学位供给与需求,提前谋划秋季入学工作,2025年,新改扩建中小学8所,新增学位1.2万个。

五是坚持规划治教。筹建光谷教育基金会,依托基金会,积极开展办学办园条件改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等教育公益事业。启动“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工作,形成初步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