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其系列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安排,坚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以新质应急战斗力护航新质生产力,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政治责任,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平稳有序。
一、202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安全生产
1. 纵深推进治本攻坚。聚焦风险大排查、隐患大整治、防灾大宣传、应急大培训,紧盯10项任务28项要点,深入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制定量化清单,细化明确时序进度要求,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突出抓好攻坚第一年重点工作。严守危险化学品、消防、城镇燃气、特种设备、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压茬推进“厂中厂”“园中园”雷霆行动、遏制重特大事故专项行动、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专项治理等行动。
2. 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督促各行业领域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严查严控、源头防范重大安全风险。采取专项宣讲、监督抽查等方式引导企业自查自改重大隐患,最大限度降低漏报率。
3. 做深做细主责主业。分级分类推进工贸监管,对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企业登记建档,摸清风险底数,明确管控重点。强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督促企业完成安全设施设计诊断。成立普法宣讲工作小组,分行业分类别对百余家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以案示警。在武汉联想基地举办全省首次万人“无脚本”应急演练。精细精准推进危化监管,推动危化企业实现双重预防体系数字化建设全覆盖,智慧监管水平显著提升。深入开展落后工艺技术淘汰、老旧装置整治、设计诊断复核等“点穴式”专项治理,提升危化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4. 加大监管执法震慑。充分研判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安全意识减弱、安全投入压减、违章现象增多等风险,采取先礼后兵、首违不罚、源头治理、防范为主等柔性执法监管措施,着重督导、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屡犯不改、逾期未改、漠视安全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坚持执法刚性,依法依规予以处罚。
(二)灾害防范
1. 坚持防范为先。定期发布应急管理形势分析报告,提示阶段性重点风险,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责任压实到岗到人。高温、冰冻、雨雪、大风等特殊天气持续做好预警预防,动态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 开展广域宣教。聚焦常识、意识、警示、曝光四个维度,紧盯自救、求救、互救三个环节,开展各类宣教活动200余场、覆盖面超200万人。挂牌成立区级应急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和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打造线下宣教阵地。开设“光谷应急管理”公众号,开辟线上宣教平台,设立常识科普、事故警示、以案释法、基层风采等模块发布推文。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周、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深挖专项宣教质效,事故巡回警示教育、“应急守护号”主题空轨等特色做法被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推介。
3. 加固防灾底板。统筹国土空间规划和现实需求,建成全区首个Ⅱ级应急避难场所,提升避灾保障能力。加大地震监测台站巡查检查力度,保持监测精度,提高灾情管理能力。
(三)应急处置
1. 提升最小单元处置能力。围绕“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以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基础为切入点,以小区和企业子园区为单位建设296个应急服务站,研究制定建设规范、拉动规范、培训规范、配置标准、运行办法等“一揽子”配套措施,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提升基层最小单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突能力。
2. 健全优化应急指挥体系。强化前端快处,以安委会、防灾和应急委、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两委两部”办公室为中枢,以小区和企业子园区应急服务站为前沿阵地,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强化过程复盘,开展典型事件成因剖析、处置过程分析,及时约谈责任单位、优化处置流程,提升源头防控和临战响应能力。
3. 一丝不苟做好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值班员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重要节会和低温、雨雪、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及时启动应对机制,及时预判预警,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时机不贻误。坚持服务大局,圆满完成光博会、东湖论坛、光谷马拉松等重大活动应急保障。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应急管理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关怀厚爱和殷切期望转化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强大动力,笃信笃行抓好贯彻落实。咬定目标不放松,在风险防控上再严格、在体系建设上再完善、在能力提升上再发力、在基层基础上再夯实,全力推动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应急统筹
1. 立足职能职责,推动持续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决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2. 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及时厘清监管边界,处理好统与分、上与下的关系,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
3. 重点工作、重点行业、重要时段,及时开展督导检查、暗查暗访,确保党工委、管委会及安委会的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二)整治问题隐患
4. 谋划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第二年重点工作量化清单,推动各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安全生产重点检查事项全覆盖,遏制隐患增量、消除存量、控制变量。
5. 坚持用好隐患排查治理总抓手,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部位,持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动态清零、闭环管理。继续督办一批区级重大隐患,落实经费、每月调度,按期销号。
6. 以烟花爆竹、醇基燃料、成品油等为重点,持续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加强部门协同、强化行刑衔接,切实净化安全生产环境,消除不确定性安全风险。
(三)构建长效机制
7. 对工贸企业(机械、轻工)再排查再摸底,加强分级分类监管。根据企业安全风险程度、行业特点、规模大小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健全完善“执法+普法”“服务+监管”工作机制,通过普法教育、帮扶指导、业务培训、案例警示等措施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8. 进一步提升危化企业精细化监管水平。生产、实体经营企业紧盯不放,以最严的监管措施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票面经营企业源头管控,综合运用许可、审批、税收等手段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9. 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
10. 建立执法联动机制,解决部分行业部门、属地因无执法权无法执法、不敢执法、不愿执法、不会执法问题。继续加大非事故执法处罚力度,推动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自主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四)提高防灾水平
11. 强化形势研判分析,提升季度应急管理形势分析报告和日常宣教科普精准性,最大化指明风险防控方向。深度挖掘阶段性和往年同期事故、事件的特点和成因,为精准防范提供支撑。
12. 推进灾前排查与灾时预警全链条响应机制建设,强化预警指向性和叫应主动性,确保预警叫应“发得出、叫得醒、防得住”。
13. 紧盯内涝、山体滑坡、森林火灾、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和一氧化碳中毒、溺水等城市灾害,从宣传引导、责任分解、重点督导、物资储备、转移避险、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全链条抓好工作落实,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五)夯实基层基础
14. 加快第二批小区和企业子园区应急服务站建设落地,开展常态化拉动、巡查和维护,进一步细化消防、公安、房管等部门联动措施,确保功能作用持续发挥。
15. 持续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盘活基层资源,结合街道赋权和执法队伍建设工作,强化应急预案的检查和管理。
16. 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形成涉险突发事件处置闭环。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和会商分析研判,一旦发生险情快速响应、精准调度、及时处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