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推进全域治山、系统理水、综合营城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武汉新城规划范围东至鄂咸高速,南至梁子湖,西至京广铁路,北至长江南岸,规划面积约719平方公里。武汉新城管控范围拓展至环梁子湖区域,规划面积约1689平方公里。
武汉新城拥有九峰山、龙泉山等58座山体,豹澥湖、五四湖等9个湖泊,是大江大湖群山汇集之地。按照“山水城、家园城、智慧城”三大目标,构建山湖相映、组团发展的空间结构,划分新城中心片区、光谷片区、葛华片区、花山片区、龙泉山片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滨湖半岛片区共8大片区,形成产城融合、功能复合的空间布局。
二、建议办理情况
加快建设武汉新城是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您提出的建议,政治站位高、可操作性强,对推动武汉新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区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持续推进全域治山、系统理水、综合营城。
(一)加快机制创新,夯实保障措施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在省级层面成立了武汉新城建设指挥部、武汉新城规划和用地委员会,在市级层面成立了市推进武汉新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东湖高新区成立了重点项目指挥部及其办公室,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推进武汉新城建设。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围绕武汉新城建设重点谋划成立武汉新城基金,分别组建100亿元城建母基金和100亿元科创引导母基金,着力构建一千亿的基金集群。设立光谷招贤榜,通畅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2024年上半年对接引进姚斌院士、董家鸿院士等顶尖科学家项目。优化实施人才注册制、积分制,新增注册人才2.35万人,新认定光谷3551人才883人。
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出台《武汉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 “局部试点、全面探索、封闭运行、结果可控”原则,对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功能不合理,设施落后、环境差乱等低效用地,分类型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各类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明确规划设计,有序推动实施
完善规划体系。编制《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规划》,建立“1个规划引领+N个试点项目先行”的生态修复编制体系及“系统规划、单元实施、项目带动”的专项规划传导机制,规划形成“一江、三山、多湖、多廊”的生态空间结构,划定10个生态功能单元作为生态修复基本实施单元,系统谋划84个生态修复项目。
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针对武汉新城山水主轴上生态问题突出的豹澥湖、牛山湖、长岭山、金鸡山等区域,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及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目前,武汉新城未来湾、牛山湖以北片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市级联合审查,金鸡山及长岭山片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已形成规划研究成果。
全面实施湖泊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集中适度、高标准配套新区城镇污水体系,协同鄂州探索建设武汉新城分布式污水体。开展水生态治理,建设豹澥湖北岸绿道、绿化景观、配套设施等。制定重点湖泊“一湖一策”方案,明确整治目标、整治任务、整治责任单位,并系统、分步推进湖泊综合治理工作。
(三)强化政企合作,打造标杆项目
支持市属国企参与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公服配套、生态景观等项目建设,提高城市运营发展水平。积极协调市城建集团在花山板块投资建设武汉玺院,西湖山居及花山印象等一批高品质居住社区,累计投资达136亿元。同时市城建集团承接了武汉儿童医院光谷院区、武汉新城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未来科技城院区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任务,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组织协调市金控集团、武投控集团加快建设科创金融总部项目,积极组织农业集团与光谷建设、光谷交投等公司对接,参与豹澥湖公园高标准农田整治和中央公园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
下一步,东湖高新区将继续按照“治山理水营城”的理念,有力推进武汉新城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实现全域治山、系统理水、综合营城,将武汉新城打造成为“山青水绿、通山达湖、山水交融”的魅力新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