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专区   |   ENGLISH   

东湖高新区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027号提案的答复

  • 2025-06-09 15:37
  • 来源: 办公室

一、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一是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自2009年以来,持续实施3551光谷人才政策,新出台《关于加快人才集聚推动世界光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举措,对顶尖科学家、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6类人才实施引育支持,近几年专项引进了张清杰院士、王圩院士、丁汉院士等一批顶尖人才项目落地。目前全区集聚了105名国家级重点联系专家、305名省级重点联系专家、550名市级人才和4414名3551光谷人才。

二是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打造“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品牌,面向高校科技成果、大学生创业等海内外创业项目,搭建路演对接、资源赋能和政策服务平台。大赛已持续举办9届,连续7次入选人社部“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计划”,招引了聚芯微电子刘德珩、华引芯孙雷蒙、灏存科技熊鹏航、慧观生物费鹏等一批优秀创业者代表,培育了30位3551创业人才,其中12家企业发展成为光谷瞪羚企业。

三是优化人才职称评定。加强职称信息化建设,推广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的全流程电子化,推进向重点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目前,长飞光纤、华工科技、小米科技等9家高新区民营企业获批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累计917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企业自评获得职称。

四是建设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组建武汉市技术转移研究院,常态化开展“汉版”技术经理人标准化能力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武汉、懂专业、懂市场、懂政策、懂金融”的技术经理人。累计组织400余人次参与培训,组织217人次参加能力评价,全市技术经理人达到1535人。持续举办武汉技术经理人大赛,推进“汉版”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帮助优秀技术经理人脱颖而出。武汉技术经理人大赛累计吸引300余名来自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的选手参加,大赛获人民网、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央媒报道。

二、完善平台建设,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积极推进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建设。该创新平台将整合高校和产业优质资源,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三位一体,形成集成电路工艺实训、设计实训和创新研究的完整体系。通过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和产业牵引,构建“集成电路材料-器件-工艺-芯片-测试-应用”全链条研究平台,开展后摩尔时代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系统性科技创新,占领先进存储器研究和产业制高点,发展光和电在芯片级深度融合,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产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引领和对接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二是建设成果转化平台。聚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助力创新成果从1到N的转化,不断筑牢产业发展根基。拥有7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54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4家、省企业技术中心315家。制订《武汉市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备案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2家。其中,武汉市先创科技概念验证中心为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的“大口径高通畅率人造血管”项目提供验证支持。该项目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研发出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大口径高通畅率人造血管,填补了国内空白。备案市级中试平台210家,通过提供工艺改进、工艺放大熟化、定型试制、小批量试生产等专业化中试验证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有效衔接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经武汉市射频超声设备中试平台验证开发,武汉半边天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于2024年拿到能凝闭7毫米血管的射频超声设备注册证,获得欧盟准入资格。

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平台。目前,东湖高新区集聚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337支,基金认缴总规模2518亿元,投资企业1700余家(次),其中区内企业700余家(次);集聚私募基金管理人176家,管理基金482支,基金净值(即基金投资资产价值)1521亿元,占全省约50%。近5年,东湖高新区企业融资总额超1600亿元,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行业对机构投资吸引力最强,股权投资有力支持一批企业上市,有力支持一批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继续冲击资本市场,投资机构对高新区中小企业关注度高,投早、投小较为活跃。

三、健全转化保障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是完善社区便民商业设施。在武汉新城片区布局邻里中心项目,如光谷中心城西社区邻里中心、光谷中心城东社区邻里中心、黄龙山社区文体中心、左岭智科社区邻里中心等,融合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多种功能。扩大光谷万象天地、伟星光谷星悦广场、Kic Park创新天地、花山河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覆盖面,实现与地铁线路的无缝衔接。光谷万象天地与地铁2号线金融港北站C出口无缝衔接,光谷中心城西社区邻里中心项目也位于地铁11号线上盖,花山河商业综合体与轨道交通19号线花山河站等接驳,方便居民出行。

二是打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充分发挥梁子湖区山水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深度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美食文化和田园乡村文化元素,推进文旅体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城乡、高效便捷、保基本、促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梁子湖特色文化事业。本篇共四章,分别是:打造梁子湖全域生态旅游区、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繁荣梁子湖特色文化事业、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建设上海技术交易所中部服务中心。为充分发挥上海技术交易所在科技成果评价及确权、确价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具有公信力,已形成统一、标准化、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和体系,加快完善技术交易服务链条,健全协议定价、挂牌交易、拍卖、资产评估等多元化科技成果市场交易定价模式,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涉及的发布、验证、评估、交易、登记、展示、投融资、财会、法务、知识产权等各类服务。联合上海技术交易所、华工科技园、武汉市科创局在光谷中心城建设上海技术交易所中部服务中心。

四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市政府印发《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以科技成果转化供给侧创新性改革为突破、需求侧市场化配置为基础、服务侧体系化重塑为抓手,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具体包括五个部分共20条政策措施,致力打造全国校地深度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国创新成果场景应用优选区、全国成果转化创新生态示范区、全国技术转移转化交易活力区、全国成果转化综合服务集成区,其中,实施技术交易“四方有奖”等政策措施为全国首创,相关做法被中央科技委《工作简报》2024 年第6期专题刊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