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专区   |   ENGLISH   

东湖高新区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045号建议的答复

  • 2025-08-04 14:54
  • 来源: 办公室

一、短期措施

1.施划路内停车泊位。光谷中心城已在书风路、语风路、云风路、神墩一路、神墩三路、神墩四路6条道路施划临时路内停车位477个。下一步将结合道路通行情况,结合实际需求施划停车位。

2.优化交通标志标线、加大执法力度目前,光谷中心城84条市政道路设计图均规划有禁停标志、违停球机和隔离护栏等;区交通大队结合道路通行情况,已申报安装34条市政道路违停抓拍等交通设施,正在进行法制审核流程

二、长期措施

1.增加公共停车场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结合光谷中心城市民停车需求和公共停车场用地规划,东湖高新区已建成3处独立公共停车设施光谷之星公园地下公共停车场、朝曦运动游园地下公共停车场、三星巷公共停车楼);启动2处独立公共停车设施东邻里生活中心地下复合公共停车场、西邻里生活中心地下复合公共停车场);谋划1处独立公共停车设施光谷中心城新型智慧停车场)。目前,光谷中心城已建成公共停车泊位813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804个,总投资约7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1针对光谷之星公园、建筑科技馆等周边停车难问题,2021年启动光谷之星公园地下公共停车场,项目位于高科园路以西、丽日街以北,目前已建成投用,为周边提供248个公共停车泊位。

2针对朝曦公园及周边商业设施停车难问题,2021年启动朝曦运动游园地下公共停车场,项目位于朝曦路以西、二泉街以南,目前已建成投用,为周边提供221个公共停车泊位。

3针对九峰还建社区、省妇幼停车难问题,2022年启动三星巷公共停车楼,项目位于三星巷以南、光谷三路东,目前已建成投用,为周边提供344个公共停车泊位,使用率高达90%

4针对星河公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光谷十七小及光谷188国际社区周边停车难问题,东湖高新区启动东邻里生活中心地下复合公共停车场,项目位于神墩三路以北、高科园路以东、高科园一路以西交汇处,停车位554个,项目已于2024年开工,预计2027年投用。

5针对航天城幼儿园、烽云慧城幼儿园、绿地国际理想城等周边停车难问题,东湖高新区启动西邻里生活中心地下复合公共停车场,项目位于风林街以南、大吕路以东交汇处东南角,停车位730个,项目已于2024年开工,预计2026年投用。

6针对光谷外校、光谷二十四小、光谷创新天地等周边停车难问题,东湖高新区启动光谷中心城新型智慧停车场,项目位于神墩五路以南、星宇路以东,停车位520个,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工、2027年投用。

2.推动智慧停车系统、建立停车资源信息平台。武汉市自202312月印发《全市停车一张网建设工作方案》并明确入网率100%目标后,东湖高新区积极响应,于20243月印发区级工作方案,建立联系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搭建区级平台“光谷出行”;6月,完成全区1084个停车场、42.2万个停车位的信息摸排,实现市、区平台互联互通;12月,停车一张网接入东湖高新区停车场375家、停车泊位29.6万个

光谷出行”区级平台聚焦城市停车、充电、能源、综合交通四大应用场景,搭建交能融合四张网,建立全区停车一张网、充电一张网、能源一张网、出行一张网,通过四网合一,面向市民提供信息查询、停车导航、便捷充电等一站式综合出行服务。光谷出行目前已接入停车泊位29.6万个;接入充电站33座,充电桩1456;接入储能站2座,储能装机容量1505KWH;接入自营光伏电站6座;注册用户突破15万人,已实现车、能、路、云协同管理。

3.优化公共交通网络

1优化公交线网,提升五边服务品质2025东湖高新区计划开通不少于10条短线接驳公交,提升五边线网覆盖率,满足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力争社区周边、学校周边、医院周边等五边公交覆盖率达五个百分百

目前光谷中心城已开通省妇幼地铁接驳线等短线接驳公交开通东湖樱园九峰山空轨站、九峰山空轨站中国建筑科技馆等赏樱定制专线;开通石门峰、九峰烈士陵园等扫墓专线;近期计划开通2光谷18小东校区接驳公交。

2推进公交场站复合利用。为进一步提升公交场站用地利用效率,为有效弥补市区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并大幅减轻政府财政投入压力,在场站建设上创新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模式。在光谷中心城区域谋划光谷三路公交场站复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余个。

4.加强社区与企业合作鼓励共享出行促进停车资源共享,盘活存量停车位。依托全市停车“一张网”和“光谷出行”停车平台,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停车场;鼓励商业设施、写字楼在空闲时段向社会开放配套停车场;鼓励有条件的住宅小区在保障安全和满足小区基本停车需求的前提下,错时向社会开放停车场。

三、加强政策保障

1. 印发《公共停车场专项布局规划》为解决早期城市规划中部分公共停车场存在选址不合理、建设规模过大、集约用地效率低等问题,2023东湖高新区组织建设局规划交通大队街道、园区以2015年版的停车规划为基础,编制印发了《公共停车场专项布局规划》。按照化整为散、舍大求精原则,将原公共停车场规划点位84处增加到109处,增加车位供给。同时,将独立供地转为复合开发,使复合开发占比由39%提升至60%,既促进用地集约利用又可拓展停车场建设资金渠道

2. 制定停车秩序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东湖高新区制定《“文明停车 畅行光谷”停车秩序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立足“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系统施策、重点突破、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按照“短期快见效、中期见实效、长远见常效”总体思路,制定“政策规划、基础设施、资源优化、停车治理、公共交通、宣传引导、智慧赋能”等停车秩序综合治理七大工程26条举措。建立由区交通大队牵头,各部门配合的工作联系机制;明确由规划局对存在配建停车位却未能满足业主停车需求、配建停车位只租不售等问题小区进行调查,摸清小区停车位总规划、租售情况。开展专项治理,逐一谋划解决方案,确保住宅小区配建停车位充分利用,并优先满足业主停车需求,依法依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3. 优化辖区各类建筑配建标准。2024年,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市交管局编制并印发了《武汉市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并明确提出各新城区、功能区可参照执行,也可另行制定。为此,结合东湖高新区实际,东湖高新区组织建设局规划交通大队街道、园区编制辖区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东湖高新区建设项目配建标准》已于20254月通过东湖高新区常务会审议,并印发施行。在新的配建标准中,遵循《武汉市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结合高新区实际调研需求,对商品住宅、其他办公、会议中心及门诊部等部分指标适当提高。以商品住宅为例,户型面积150㎡以下的,二类区保障基本的一户一位,三类区标准提高至1.2停车位/户;150㎡以上的户型二、三类区指标分别为1.31.4停车位/户。商务办公二、三类区指标分别为0.81.0停车位/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