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专区   |   ENGLISH   

东湖高新区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072号提案的答复

  • 2025-08-04 15:24
  • 来源: 办公室

一、相关建议办理情况

(一)产业创新策源能力优势突出

东湖高新区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的数字产业集群创新资源富集,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企业创新平台(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多层次创新体系,集聚了院士专家、青年科技人才、实验工程师等多层次创新人才,创新策源能力优势突出,重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集群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过百所高等院校,23家央属科研机构,有数字产业相关领域两院院士近60名。一批0-1的科技成果率先在东湖高新区实现突破,陆培祥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理论突破百阿秒壁垒,李培宁、张新亮教授团队“幽灵”双曲极化激元电磁波的证明革新了极化激元基础物理的教科书定义。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华中科技大学尹周平教授团队的“新型显示器件高分辨率喷印制造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武汉大学牵头的“北斗高精度实时融合监测技术与重大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建设了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产业集群拥有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50余家。建成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我国光电子信息领域唯一的国家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建成磷化铟、砷化镓以及硅光等光通信光电芯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在Ⅲ-Ⅴ族高端光电芯片、硅光集成芯片、高速光系统领域拥有较强创新能力。获批建设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等5个国家级创新中心。江城实验室(先进封装)、九峰山实验室(化合物半导体)、光谷实验室(光电器件)、珞珈实验室(空天科技)等湖北实验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量子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成运行。

涌现出一批关键技术成果。围绕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等光电子信息核心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光通信“三超”领域(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五年六次打破世界纪录;先后突破“超高速硅光/III-V族光芯片”系列前沿技术,100/200Gb/s硅光相干芯片实现国内首次量产,器件和模块产品在光传输设备中实现国产化替代;完成400G硅光数通芯片等核心芯片首次出样,相关模块通过国内超算中心系统测试;国际首次完成1.6Tb/s硅基光互连芯片系统验证。围绕化合物半导体、6G、量子科技、新一代人工智能、未来显示、空天信息、脑机接口等数字产业新赛道,加快前沿技术突破,形成了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碳化硅沟槽型MOSFET器件晶圆、基于RIS的新型天线列阵、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全国首台高分辨率新型显示喷印装备、全国首款车规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全球领先的6.5万通道双向脑机接口芯片等一批颠覆性技术成果。

(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部领先

东湖高新区深入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中部规模领先的先进算力设施集群,优化“双千兆”网络环境,超前布局工业互联网设施,构建了数字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已建成城运平台、大数据能力平台、CIM平台、车联网平台等区级公共基础设施底座平台。

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超前布局。工业互联网(武汉)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达到238亿个,接入二级节点32个,累计接入企业节点数达到3.5万家,形成高质量运行的工业互联网标识生态体系,建成37个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格创东智、大唐互联获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2024年,武汉入围工信部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获批开展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引领带动中部地区“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东湖高新区各类算力总规模约5450P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超过90%。建成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武汉)等一批先进算力基础设施,形成超算、智算、通算协同发展的多元绿色算力供给体系。获批华中地区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普惠算力服务。在用标准机架数为2.2万架,存力规模15400PB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速覆盖。“双千兆”网络设施协同发展,累计建成5G基站6528个,其中具备5G-A能力的基站超29%,实现5G网络城区、园区有效覆盖,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54.4个,整体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端口覆盖率达到91%以上,“双千兆”网络水平居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国家区块链基础设施“星火·链网”武汉超级节点。实施武汉首个5G智慧路灯示范项目,安装集智能照明、5G基站、城市监控等多功能路灯超4000套,规模居全国之最。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建设加速推进,公开测试道路开放里程超过620公里,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平台覆盖率达26.6%(按道路公里计算)。

(三)创新应用场景加快示范推广

围绕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北斗等重点领域,深入挖掘区域特色场景资源,拓展全域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数字场景共建共享。近两年,东湖高新区累计向百余家企业征集数字场景项目,推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整合资源,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交通、智能城市等领域开放了30余个数字场景,促成近百个项目对接落地。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快速落地。依托武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依托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支撑智慧交通、法律文书、建筑设计、智能焊接、机车设计等多个垂类应用细分模型产业化落地,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根技术拓展了近百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开通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拓展,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武汉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达24个,搭建行业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标识注册量超72亿个,拥有“双跨平台”1家,建成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造业数字化持续推进,入选省级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试点。

低空及北斗规模化应用场景加速覆盖。已建成全国首个全域覆盖的低空共享无人机体系。北斗基础设施全域式布局,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北斗地基增强CORS网,打造北斗时空数据底座。持续深化北斗规模化应用,推进交通运输、船舶、智慧农机、智能终端等领域北斗智慧终端、北斗+无人系统终端部署应用。加速北斗+应用场景建设,挖掘78个北斗时空公共数据应用场景,打造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全时全域全感知智慧高速公路。

(四)数据产业生态不断集聚培育

东湖高新区不断支持数据要素交易场所建设,强化数据资源汇集和开放共享,集聚和培育数据产业生态,更好发挥数据要素倍增效应,率先试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成为数据要素改革试验田。

支持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建设。依托湖北数据集团,打造覆盖中部地区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建成中部数据流通服务(交易)中心,提供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承担数据产权登记、流通交易、资产化服务等职能,目前已入驻数商320家、上架数据交易标的340个、交易金额超1.08亿元。建成湖北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提供一站式数据产品开发、运营服务,已汇聚超100类、两千亿条国家部委及社会数据资源,吸引首批20家数据开发商意向入驻。东湖开源社区开放试运行。推进数据共享和安全保障,依托东湖高新区大数据能力平台,汇聚数据总量达4.87亿条,数据服务使用次数达22万次。

不断建强数据产业生态。试点数据资产入表,光谷管网完成“管网跟踪维护数据集”的数据资产入表,为国内首单城市地下信息管网领域的数据资产入表案例;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推动光谷金控等3家国有企业完成数据资产评价、入表工作。促成中部数据流通服务中心、武汉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武汉市数商协会等3家单位落户东湖高新区。2024年组织区内4家企业申请数字化转型项目国家补助资金7000万元。1个项目斩获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技术创新奖,理工数传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22个案例入选省“数据要素×”典型案例集。形成“光谷云”上云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实现20个应用上云。

二、近期重点工作

(一)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评估

为准确掌握东湖高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加快推进东湖高新区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参考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相关标准体系,结合东湖高新区实际,构建了数字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感知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存储基础设施、计算基础设施、公共基础平台设施,共包括5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32项三级指标。

(二)加快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

长飞石英完成厂房基建及设备安装,即将全面投产。烽火通信5G承载应用及数字经济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冲刺建设,预计年底完工。紫东太初全国运营总部项目落户光谷,将开展典型示范场景打造和行业垂直模型落地应用,在政务、医疗、金融、交通、制造、法律、教育、税务等专业领域进行应用。达梦中国数据库产业基地竣工,预计今年8月完成整体搬迁。光谷智能网联科创产业园主楼封顶,预计年底入驻。诚芯智联(武汉)科技技术有限公司建设的全国最大规模IMU全自动标定产线光谷投产。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鸿蒙生态创新中心年初启用,现有千余款外设设备排队等待测试。声通科技新总部大楼即将投用,将深入研发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深度参与武汉智慧交通业务开发。光谷智能网联科创产业园加快建设,已完成塔楼封顶。

(三)推动数字经济场景建设

政府开放场景方面,围绕云服务、大数据、低空经济和数字治理等领域,开放数字经济应用场景6个。其中,光谷云项目、区城运中心项目由武汉光谷数字产业集团投资建设,区大数据能力平台项目由湖北省数产集团投资建设,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项目、光谷i企(企业服务平台)由湖北科创供应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低空共享无人机项目(二期)由普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推动场景建设方面,中国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公开向全球征集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打造“未来数字技术社会实验室”,首批征集开放27个应用场景项目,已对接落地项目10个,包括无人机机巢、无人驾驶接泊、无人超市、无人咖啡厅、全息沙盘、IOC三维可视化大屏、无人艇船坞、导览机器人、清扫机器人、机甲格斗机器人。

(四)申报国家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及重点项目

按照国家数据局、国家发改委要求,组织我区申报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重点项目。我们在《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基础上,结合省、市数据局具体指导和要求,编制形成了集群建设方案。组织省科投、武汉紫东太初(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湖北星辰(江城实验室)、新为光微电子(九峰山实验室)、长江光电子积极申报国家数据局产业集群重点项目。项目申报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最终明确申报的有3项集群重点项目,分别由武汉紫东太初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光电子产业集群的大模型开放服务平台)、武汉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湖北人形机器人综合性数字赋能平台)、湖北星辰技术有限公司(面向AI训练/推理芯片的设计-工艺-系统协同数字化赋能平台)申报,总投资约6.3亿元,申请中央资金约9300万元(总投资15%,上限5000万元)。

高新区的集群建设方案及重点项目已通过市数据局、省数据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已经提交国家数据局。东湖高新区集群将作为全省唯一一家申报到国家数据局。集群拟今年认定,项目入库后明年择优支持。

(五)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东湖高新区发布《关于加快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共14条具体措施,其中针对人工智能布局、开源生态建设支持再加码。

东湖高新区成立人工智能+办公室,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及10余位光谷人工智能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担任考官,选拔工作人员。人工智能+办公室将统筹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承担企业服务、产业链补强和生态构建等职能,从场景应用、人才引留等方面培育企业发展壮大。

2025中国(武汉)数字经济产业博览会在光谷召开,以“乘数而上·建成支点”为主题,来自学界、企业界的数百位代表齐聚,共话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