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建议办理情况
(一)强化东湖科学城示范引领
一是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东湖科学城集聚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7家(武汉市共10家),分别由长江存储、人福医药、华工科技、中信科移动、华星光电、华中数控、长飞光纤等7家企业牵头,产出全球首台AI数控系统、国内首款手机直连卫星相控阵天线、星地融合组网技术等一批重大成果。围绕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新一代网络及数字化、光纤激光器、光纤光缆先进制造与应用、动物疾病综合防控、生物医学成像等产业领域,东湖科学城推进建设了1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先后攻克了光纤激光器、生物医学成像、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推进创新平台共享整合。东湖科学城构建了“1家国家实验室+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6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5家新型研发机构”的科创平台矩阵,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汇聚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机合作实现26兆瓦全球最大风力发电机的整体充磁、原位退磁与退磁后的再充磁,对大型永磁电机退役回收后的绿色再制造意义重大。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与上海联影等成立产业化公司(武汉中科极化)并进行成果转化,核心装备“医用氙气体发生器”获全球首个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核心装备“多核MRI系统”获批国家三类创新医疗器械并列入医保目录,也是全球首个临床获批用于气体成像的多核MRI产品。
(二)强化政策引导
一是强化重点产业招商。紧抓龙头企业强化优势产业,着力打造4个千亿产业创新街区。依托九峰山实验室等建设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创新街区,依托长江存储等建设存储器产业创新街区,长江存储二期投用、三期正在开展基础施工,长飞先进半导体已于5月28日投产,筑芯创研空间二次结构施工进入收尾阶段,敏声科技正在开展机电和设备安装,芯盟科技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托华星光电、小米等建设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创新街区,华星光电第6代半导体显示器件扩产项目持续推进产线改造和良率提升,小米智能家电主厂房完工并正在开展设备安装,光谷智能网联产业研发生产基地主体结构完成封顶。依托人福医药、药明康德等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创新街区,禾元生物主体结构封顶,国药生物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二是发挥市属国企示范作用。争取市投促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等部门支持,强化项目和资金招引,为武汉新城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入外部新动能。鼓励武汉新城项目境外发债吸引国际投资者,积极推动高科集团、葛化集团、省科投、光谷建设、光谷交通、光谷金控六大区内平台公司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引导市属国企参与武汉新城投资建设,组织市国资委及武汉金控、武汉城建、武汉投控、武汉城发、武汉文旅、武汉农业等市属国企调研考察武汉新城,健全市属国企与区属国企联络机制,持续服务市区国企对接项目需求(①光谷金控与武汉金控、武汉投控就共建科创金融总部一期项目签署框架合作协议,筑芯创研空间项目获得湖北工建集团、武汉市政路桥联合体承包建设;②光谷交通与武汉城投合作未来公园一期项目;③高科集团与武汉农业合作武汉农创中心项目,与武汉城投、武汉城建合作城市更新项目;④葛化集团与武汉城建合作人才公寓项目,与武汉城发合作市政路桥项目;⑤湖北科投联合武汉城建、武汉城投、武汉城发推进工程建设项目;⑥光谷建设与武汉城投、武汉城发合作基础设施项目,与武汉城建合作房建工程项目)。
三是支持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为指引,支持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举办“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跨学科颠覆性技术研究。支持锐科激光、华工激光、明德生物等企业牵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6项,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1.9亿元,在“制造用万瓦单模及高脉冲能量光纤激光器”“基于通用型抗原检测的智能化传染病防控监测云服务平台”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三)发挥园区赋能的聚力和“基础平台”的托力
一是支持离岸科创中心发展。目前,已有黄石、荆州、黄冈、咸宁、天门、鄂州、钟祥、十堰等8个城市在武汉新城布局建设离岸科创中心,东湖高新区详细指导离岸科创中心孵化器建设及认定申报工作,帮助离岸科创中心逐步完善孵化器认定条件,提升孵化服务能力。
二是“拨投结合”开展投早投小。谋划制定《东湖高新区投早投小实施方案》,坚持“政府引导、专业管理、市场运作”原则,打造“从0到1”的种子投资基金群、“从1到2”的天使投资基金群,通过“拨投结合”的方式更好扶持初创企业,积极投资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围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重点发力。
三是持续举办产业对接活动。持续举办东湖论坛、光博会、生博会、九峰山论坛等国际赛事,打造国际品牌活动。建好用好科创供应链平台,已链接各类创新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孵化器、中试验证平台及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机构1800家(东湖高新区超700家),构建起“需求对接-概念验证-中试孵化-产业落地”的完整闭环生态。按照“1515”供需对接机制(1天确认企业需求、5天深度对接、15天给出对接方案),上半年已采集企业创新需求12097项,完成对接3674项
四是优化武汉新城营商环境。针对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地同城化发展需求,创新建立四地社保协作机制,在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转移接续等方面实现武鄂标准统一。持续推进武汉新城政务服务圈内通办,实现人社、医保、户政、出入境等领域近1000个事项“圈内通办”,便利鄂州企业群众在光谷办事。2025年第一季度,东湖高新区与鄂州政务服务事项通办量约1446件,加快推进了武汉新城政务服务同城化高质量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
东湖高新区将加快东湖科学城建设,着力提升武汉新城科技创新引领力。
一是加快创新联合体建设。支持华工科技、华星光电、长飞光纤等领军企业发挥创新链、产业链链主作用,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统筹创新资源、力量、政策,做好平台搭建、人才引进等工作,建立起“产业端出题、创新端答题”的协同创新机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技术进步,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是推动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聚焦大科学装置转化所需,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化、垂类化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优化科创供应链平台功能,形成全链条平台支撑。探索设立“沿途下蛋”专项基金,采用“基金+直投”模式,精准灌溉早期项目。依托装置搭建创新场景试验平台,定期发布装置成果转化需求清单。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主导产业持续补链延链强链,争取主导产业项目签约金额突破1200亿元,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60个。常态化邀请知名投资机构、基金管理公司等参加专题招商推介活动,构建“国有平台+银行+上市公司+风投机构”多元出资体系,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招商。
四是强化创新飞地交流合作。深化各共建园区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拓宽彼此招商朋友圈,保障重点项目落地,辐射带动鄂州市、黄冈市、黄石市等地区发展,形成同城共进的良好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