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专区   |   ENGLISH   

湖北自贸试验区:写深写实每一篇开放大文章

  • 2022-09-08 16:35
  • 来源: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4月,湖北省政府发布《全面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湖北自贸试验区对接RCEP行动方案;5月,全国第一个外商投诉领域省级地方政府规章《湖北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正式施行;6月,湖北省商务厅、武汉海关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进口加快外贸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湖北建设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试验区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湖北自贸试验区在夯实挂牌成立以来建设基础的同时,从全局谋划自贸、以自贸服务全局出发,带着升级版方案开启新征程,立足产业、积极联动、对标国际,写深写实每一篇开放大文章。

开放引领“新高地”作用凸显

5年来,湖北自贸试验区持续深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推动投资贸易领域便利化改革,不断提升开放能级水平,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截至今年6月,湖北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企业9.1万家,是原有存量的3.3倍;累计外贸进出口662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地方统计口径)84.1亿美元,以全省0.065%的面积贡献了同期全省30%的外贸额和13.1%的外资额。

“我们以开放发展为引领,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华荣表示,以建设自贸试验区为契机,湖北开放平台建设取得不俗成绩。武汉、襄阳、宜昌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武汉先后获批国家文化出口、知识产权服务出口等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襄阳、宜昌新获批综合保税区,为全省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钱学锋看来,5年来,湖北自贸试验区持续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充分发挥了自贸试验区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开放引领作用。其不仅全面落实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还积极探索强化外商投资实际控制人管理,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和外商投资信息公示平台,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与权益保障机制。

“在贸易领域,湖北自贸试验区大力支持贸易转型升级与新业态发展,积极探索放宽货物贸易准入,推动跨境服务贸易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加强电子口岸建设,创新海关监管体系。”钱学锋表示,与此同时,湖北自贸试验区加速参与构建有效链接全球的国际物流通道,初步形成了联通欧洲、覆盖中亚、衔接日韩、连接东盟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成为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建成的新路径。

制度创新“升级版”积极推进

再启新征程,湖北自贸试验区“剑指”全面服务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体现自贸试验区的新担当。

“我们要谋划探索一批服务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湖北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创新举措,充分释放自贸改革红利。要加强改革集成探索,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加快双向开放步伐,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探索打造内陆自由贸易港。”陈华荣表示,下一步,湖北要跳出自贸试验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建立“自贸试验区+联动区+协同区”三位一体的开放发展新体系,与综保区、临空区和各类口岸实现“通道+枢纽+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光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为湖北建设“三高地、两基地”增添强劲动能。

钱学锋也直言,湖北自贸试验区要巩固存量成果,突破增量任务。做强产业,围绕全产业链进行制度创新。在顶层设计层面,通过创新制度性要素供给,构建稳链、强链、补链、延链“四位一体”产业链稳健发展生态。在具体实施路径方面,三大片区要结合自身产业形态,精准施策,错位发展。

“我们还要广泛联动,助力全域/区域协同发展。要立足湖北自贸试验区‘313N’开放格局,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内部物理空间范畴内各片区、各开放平台之间的联动效应。同时,加强与湖南、江西的联动,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并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合作。”钱学锋认为,湖北自贸试验区要对标RCEP、CPTPP、CAI、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大力推进制度型开放,增强金融开放合作能力,推进贸易投资创新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