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风景区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南部,于上世纪80年代成立,是以古墓群为基础,以清秀的自然风光为特色,具有浓厚历史积淀的旅游胜地。2001年,明楚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评为首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
有山逶迤,如双龙戏珠。有泉清冽,传为蛟龙之壑。时人称之龙泉山,古时也被称为江夏山、夹山、灵泉山等。南北两条山脉横亘数里,诸峰竞秀,曰天马,曰龙帐,曰玉屏,起伏不一,各显雄奇。山脉之间为一葫芦形盆地,有一条古河道自西向东纵贯其间,形成了7.6平方公里的幽谷风光带。登高远眺,可见三面环水,一溪如碧,即是龙泉山风景区漫山绿野、山湖相依的自然胜景。
西汉至明初众多文人、士大夫来此隐逸定居,登山作赋、凭栏怀古,或倚山为亭、或随水为轩,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和以灵泉寺、灵泉书院、万卷书楼、含山楼、秋风亭、玉书楼、蓼莪堂等十二景为代表的建筑或景观遗迹。唐江夏王李道宗欣然命笔,“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寄”。北宋张芸臾笔吐珠玑,“共上灵泉绝顶望,苍烟绿水碧云天”。大美龙泉山,吞吐万卷烟云,含纳千般锦绣,把绿翡红秀的岁月打造成了天上人间的洞天福地。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桢被封为楚王,于龙泉山避暑时发现了这块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并将之定为皇室茔园。自此至1644年,明楚藩一脉共八代九位藩王均葬于此,规模宏大、世系完整,是现存最为完整的明代藩王墓群,为研究明代藩王体制、皇家丧葬制度,以及明代武汉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世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王陵之西,坐落着体量雄富金碧辉煌的灵泉寺。灵泉寺庄严肃穆,佛光朗照,晨钟暮鼓,香火满堂。佛教文化与山水文化在这里和谐共生,彰显着龙泉山的厚重朴质,超然物外。
楚昭王茔园南隅,生长着一棵国家一级古树,相传为明代户部尚书曾泰之母所植,被历朝历代当地的婆婆们保护至今,后称“婆婆树”。这棵菩提宝树树龄约700年,形态特异,主干刚健直插蓝天,枝叶蔚蔚菁菁,遮天蔽日,根部盘根错节,恰似“九龙赴会”。
如今,在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强调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政策环境下,龙泉山风景区正积极申创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力求准确、充分地揭示遗产价值,打造明代藩王墓考古研究基地、武汉地方传统文化(楚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城市绿肺及武汉市郊野旅游目的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